美国微生物科学院日前公布2018年度该学院院士入选名单。从我市走出、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的科学家史佩勇在列。
史佩勇1966年出生于常州,小学、中学分别就读于西新桥小学、北郊中学。
史佩勇1995年获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病毒学博士,随后到耶鲁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8年受聘于世界500强制药公司施贵宝,主攻抗艾滋病和丙肝病毒药物研发。2000年任职于美国纽约州卫生厅WADSWORTH研究所,从事新生疾病病毒研究,2002年晋升为终生研究员。2008至2015年任世界著名诺华制药公司热带疾病研究所研发主管,领导诺华全球热带疾病(登革热、疟疾和肺结核病)新药研发。
2016年至今,他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聘为讲席教授,同时受聘为美国杜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特聘研究员,并担任国际三大病毒学杂志及自然疫苗子刊编辑和编委。
史佩勇是近年来活跃于病毒学领域研究前沿的杰出华人科学家之一,主要从事黄病毒复制机理、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等方面研究。2016年史佩勇带领研究组,成功克隆出寨卡病毒,为加快寨卡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并于2017年率团队成功研发寨卡减毒活疫苗。
史佩勇已在世界顶尖杂志上发表230多篇学术论文,取得多项世界级专利,并受邀于世界各地讲学和主持国际学术会议。他培养的许多博士和博士后也已成为著名大学和研发机构的教授和研究员。
美国微生物科学院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全球最大而且历史最悠久的会员组织“美国微生物学会”的下设机构之一。美国微生物科学院处于国际微生物科学的领导地位,每年都在全球范围内通过高度选择性的同行评审程序遴选出数十名院士,以彰显他们在微生物科学研究或微生物学技术服务及公益事业中作出的卓越贡献。在过去的50年中,全球已有3000多名科学家当选为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包括200多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其中不乏诺贝尔奖、拉斯克奖和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
链接:
寨卡病毒最早于上世纪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2007年后出现人类爆发感染。该病毒在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流行。该病毒通过受感染的伊蚊传播,并可通过性传播。寨卡病毒感染人类,通常只引起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结膜炎等症状,但如感染孕妇,可能导致胎儿脑部先天性发育畸形,产生小头症等。目前尚无可用的疫苗。
(原文刊载于常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