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重大项目增效年”动员大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动员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引领,聚焦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升级。市委书记汪泉强调,重大项目是集聚资源、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经济后劲的重要载体,需要全市上下接续奋斗、持续发力,以重大项目的提质增效助推转型跨越发展,让常州幸福树再发新枝、再结硕果。
市长丁纯主持会议。
会议首先对常州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2017年度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评价考核优胜地区、“创新争星、做强做优”活动优胜企业和企业家、“重大项目提升年”活动突出贡献地区和个人、市优秀工程和优秀项目、综合考核“优胜单位”和“重点工作单项奖单位”进行表彰。
汪泉在讲话中总结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他指出,2014年以来,常州连续四年开展重大项目主题年活动,从突破到深化,从推进到提升,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全市发展的动能显著增强、质效不断提升。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常州发展仍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出关的关键阶段,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必须以重大项目建设更好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面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必须以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面对区域竞争合作的新态势,必须以重大项目建设增创转型跨越发展的比较优势。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关键举措,体现全市上下只争朝夕,抢抓机遇的奋斗姿态,体现市委、市政府尊重、激励和保护企业家的鲜明态度,体现市委、市政府激励先进、鼓励担当的发展指向,以及市委“讲政治、想干事、敢担当、有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
汪泉指出,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要继续齐心协力、只争朝夕,按照“增效年”的各项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理念,突出提质增效导向,既注重项目数量,又注重项目质量;既注重项目规模,又注重项目效益,既要开好头,又要收好尾,中间还要有措施,努力再打一个重大项目建设的“漂亮仗”。
一要拓宽渠道,在项目招引上提质增效。突出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各开发区要勇担主阵地责任,在你追我赶中争创一流、在项目招引中尽锐出战,确保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整体联动,在资源、机制等方面给予开发区更大的支持。全年确保招引总投资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不少于1个,超50亿元或5亿美元项目不少于5个,超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不少于10个。二要集聚力量,在项目推进上提质增效。全力推进今年确定的省市重点项目,确保不断提高新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和续建项目竣工率。千方百计化解项目建设中的土地、资金、征迁等“卡脖子”问题,环环相扣推进、压茬作业运转。各级主要领导要做到重要环节逐一把关、重点难题坐镇指挥、重大事项亲自协调。落实好重大项目代办制,明确专人,优化流程,尽可能让企业少跑腿、不跑腿。三要强化导向,在项目产出上提质增效。强化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和绩效评估,形成以亩产论英雄、以质效配资源的鲜明导向。在做好增量带动、以“新”促“高”的同时,高度重视存量提升、推“陈”出“新”。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打造更多的“上云企业”“智能车间”“智能工厂”。鼓励重点企业实施跨国、跨界、跨地区、跨所有制并购重组,吸纳整合研发设计、高端制造、品牌营销等优质资产和优质项目。四要优化服务,在发展环境上提质增效。改革创新是常州的“传家宝”,里面就蕴含着优质服务。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把服务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命根子”,真正把“店小二”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在实处,为重大项目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营造最优环境。
汪泉强调,全市上下要做到六个“更大力度”,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增效年”的牵引作用,系统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特别是在破除无效供给上下更大功夫,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审批“瘦身”、为企业“减负”、为市场“松绑”。二是加快开放开发,积极稳妥“走出去”,“建工厂”与“建市场”相结合、产能输出与模式输出相结合、境外园区建设与物流基地建设相结合。按照“一特三提升”要求,推动各开发区整合优化、功能提升和制度创新。三是做大实体经济,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兴市,下大力气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向技术水平更高、盈利能力较强、劳动报酬递增的结构升级。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创造更多优秀品牌,打造更多“百年企业”。四是推动科技创新,常州过去发展得益于科技创新,未来发展仍然要靠科技创新打开新局,要深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集中精力、全力冲刺石墨烯等创新驱动的优势产业。五是推进人才引育,盯准站在学术前沿、掌握关键技术的领军型人才,重视练就精湛技艺、拥有操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关注在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崭露头角的新锐型人才,更好打造创新创业“大平台”,让好钢用在刀刃上。六是增强金融支撑,发展的“稳”和“进”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助”和“推”,全市要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更多资源、更实举措推进企业股改上市,打造资本市场有影响力的“常州板块”。深化金融体制创新,推动金融机构扎根常州实体经济土壤,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丁纯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四点意见:
一是做到在观念转变、工作转型、作风转变上三个“快人一步”。坚决摆脱惯性思维、路径依赖,始终把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贯穿到经济工作全过程,突出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强化系统思维,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超前谋划常州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作为,如何利用和创造发展机遇。大力弘扬“事事当争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常州人文精神,主动作为、善做善成,履行职责不推诿,解决矛盾不退缩。
二是抓实抓好项目招引高质量、项目建设高质量、载体建设高质量“三个关键”。进一步强化质量效益导向,加强对招引项目分类遴选和前期论证,突出精准招商。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早日竣工投产,确保年内续建项目竣工率达60%,新建项目开工率达100%,所有进入信息库的项目当年完成总投资的25%以上。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实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
三是全力推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协同”。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现有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抓好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型平台打造和创新型联盟建设,着力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重点在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制造业贷款占比、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等指标上下功夫,确保常州实体经济有充足的“金融活水”。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引进和培育好创新创业高端人才队伍、具有新“四千四万”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以及数量足够、素质一流的“龙城工匠”队伍。
四是切实强化责任落实、督查考核、服务保障“三个到位”。各级各部门要将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常州幸福树“六大行动”重点任务分解落实下去,把“重大项目增效年”活动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督查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针对项目建设在用地、规划、供电、审批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一过堂、逐一交办、逐一解决。继续优化和全面实施建设项目“五联合一简化”联审联办机制,落实好降低企业成本的政策措施,服务好大企业、大项目和广大中小企业。
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市中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各辖市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党政分管领导,市各部委办局、公司、直属单位副处职以上领导,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省级以上开发区、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受表彰的星级企业、先进单位主要负责人,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转自市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