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可能是从外地迁徙而来的“新常州人”。最近,一批爱好文学的“新常州人”,将自己在常州写下的所思所感集结成册。10月23日下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国内第一部展现游子情怀、并以在常游子为主创人员的书籍——《游子情思》正式在常州首发。这本“不走寻常路”的书里究竟讲了些什么?就让我们先睹为快。
在《游子情思》首发仪式现场,不少联合作者也才第一次看到全书的真面目。《游子情思》的主编程中伟告诉记者,编撰这本书的起因,来自于当年发生在富士康的一个故事。“当时有一个全国都知道的17个年轻人跳楼的事情,当时我也在一个民营企业上班,是一个人事主管。当时我们就在想,这些年轻孩子为什么要跳楼?如果说有人提前和这些年轻人沟通,或者进行干预的时候,他还会不会跳楼呢?”
作为从河南来到常州的游子,出于对富士康事件主角身份的认同感,程中伟决定把自己的私人博客转为一个面向游子的开放网站。从2011年起,他所创办的游子网先后挽救了3个年轻人的生命。同时,网站吸引了游子群体当中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如今,光是网站上的活跃作者就超过百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学创作的方式也在不断变革。而程中伟和他的游子朋友们,在这个看似“落伍”的论坛上,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市作协副主席金磊表示:“按照现在的网络技术来说,这个(网站和论坛)已经在慢慢弱化了,以文学为载体,给广大游子搭建这么一个心灵家园,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在这本近30万字的合辑中,既有古稀之年的游子作品,也有95后游子淡淡的乡愁。在这里,作者们用心抒发游子的情、用爱唱响游子的歌、用笔写好游子的事、用脚走好游子的路。
现场,作者们向社会各界捐赠了1000本新鲜出炉的书籍。《游子情思》主编程中伟告诉记者,在常游子们的下一本新作,已经进入到了筹备阶段,新书的名字也已经想好,就叫,《回家的旅程》。
以梦为马 心安之处便是家
其实在我们身边,像《游子情思》这本书里热爱文学的游子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停下脚步,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改造中的花园中学工地上,这个带着安全帽穿梭在工地间,时不时对安全生产提出改进意见的中年汉子,就是游子文学圈里的“高产作者”,刘见龙。14岁从家乡安徽庐江县辍学以来,他辗转走过呼伦贝尔草原,到过丝绸之路上的阿克苏。尽管住所不断变更,然而不变的,是他手中的文字。
去年11月来到常州之后,这间由教师办公室改装而来的临时宿舍,成了他新的创作天地。清晨4、5点,深夜11点,工作之余的一切闲暇时间,都是他的创作时间。和一般的文学创作不同,大概是游子漂泊不定的天性使然,刘见龙更喜欢在手机上创作,就在这个早上,一篇现代诗刚刚出炉。在外漂泊的这些年,他创作了两千多篇作品,出版了名为《远歌》的散文集,而他的作品体裁,更是从史诗、到古体诗、再到现代诗和散文,都有所涉猎。
除了人生阅历丰富的大龄游子,在常州的游子文学圈里,也有不少新鲜血液。来自河南信阳的丁娟娟是常工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当中,接触到了游子网,找到组织之后,她的文学创作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在这次出版的《游子情思》新书当中,她更是承担了大部分的校对工作。
90后的加入,给在常州的游子文学圈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自小跟着父母在各地辗转的经历,让丁娟娟对故乡多了一份眷念。
在和游子们的交谈中,无论是行走天涯的中年人,还是初来乍到的年轻人,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常州这座文化之城的热爱。人在旅途,收获了见闻,收获了沧桑,也收获了一颗斑驳的游子心。用最质朴的文字,记录下游走于世间的点滴,是对乡土文化血脉的传承,更是内心深处的一片后花园。毕竟,心安之处,就是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