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前,在A股指数连创3年新低之际,两只创业板新股——苏大维格和南大光电,给孱弱的市场添了一抹亮色。 苏大维格上市不足2个月,股价最高涨幅与20元的发行价相比,接近翻番;而南大光电尽管发行价高达66元,但摊薄每股市盈率仅18.86倍,远低于创业板均数,首日涨幅近3成。 细心的投资者发现:这两家公司均来自苏州工业园区,都与纳米技术相关。 在苏州工业园区把纳米定为“一号产业”两周年之际,两家企业成功上市,这也标志着苏州纳米产业收获季的到来。 两年前确定“一号产业” 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创新一号工程建设格外繁忙。 在桑田岛区域,占地约1500亩的苏州纳米城,首期已交付使用。与此同时,桑田岛纳米孵化基地、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中科院纳米所二期等基地建设也陆续收官。 对于纳米产业,当国内多数地区还处于观望之时,2007年,苏州工业园已悄然建成“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两年前,又出人意料地提升为“一号产业”。这也是国内首个将纳米作为首要战略性产业的地区。 苏州也因此成为中国纳米产业的代名词。 围绕“一号产业”,苏州已形成国内最大的纳米研发和产业聚集区。中科院、中科大、东大、西安交大、苏大等10余个纳米研究所和实验室陆续在园区扎根;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还有200多家纳米及相关技术企业。 这里,已初步形成了五大集群,包括纳米新材料、纳米光电子、纳米生物医药、微纳制造和纳米节能环保等。 “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纳米相关产业产值40亿元,同比增长60%,全年新增相关企业50家,实现产值90亿元。”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张希军说,“规模虽然还不大,但我们看重的是未来的潜力。” 在园区,记者见识了多种具有神奇魔力的纳米新材料。比如碳纳米管,强度是钢的100倍,而质量仅有钢的1/7,做成碳纤维,就成为理想的轻质高强度材料;一片2英寸的氮化镓晶片,可生产1万盏新型LED节能灯,与现有节能灯相比,亮度提高10倍、发光效率提高3-4倍、寿命延长10倍。 园区还有多条纳米技术创新产业链。其中的MEMS(微机电系统),聚集了核心技术企业20余家,如敏芯公司的硅麦克风,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明皓公司是全球两家掌握MEMS与CMOS(可读写芯片)集成工艺技术的公司之一,已成为苹果公司的供应商。 这些新材料、新产业,多数尚处于产业化初期,像MEMS产业链,现有产值3.5亿元。但这些产业附加值极高,一片2英寸的氮化镓晶片,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高达5000到7000美元;碳纳米材料C70,每克售价高达上千元,是黄金的两三倍。 因为掌握有核心技术,园区中的众多企业迅速成长。如新上市的南大光电,作为LED上游核心技术企业,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仅2900万元,净利润不足700万元,到去年,两项指标已分别达到3.2亿元、1.8亿元,两年净利润增长25倍多。 微纳光学制造企业苏大维格,短短几年已成为中国防伪行业绝对龙头,新一代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防伪技术,都源自该公司。该公司董事长陈林森教授领衔的“大幅面微纳图形制造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去年获得园区第二个纳米产业“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张希军告诉记者,纳米产业正处于核聚变前夜,根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15年,全球纳米技术产业市场规模将高达1万亿美元,“现阶段,正是抓住这一巨大产业化机遇的最好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