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
●问题一:同济立交桥为什么要改造?
同济立交桥建于1994年,设计通行能力为每小时4500辆小汽车。建成的初期,据调查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796辆小汽车,其通行能力与城市交通需求是相匹配的,规划对通行容量做了相应的预留,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改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市区人口从1993年的200万(包括武进)增长到2011年的334万。与此同时,机动车交通迅猛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由不足4万(不含武进)增长到63万辆(市区)。规划部门对近几年同济立交桥高峰小时流量进行了调查统计,到了今年,每小时的通行量为5791辆,数据显示,同济立交桥高峰时段交通十分拥堵,其通行能力与实际交通需求严重不匹配,已成为城市交通瓶颈。针对交通拥挤状况,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仍不能有效缓解同济立交桥的通行压力。需要对同济立交桥进行改造。
●问题二:为什么现在进行改造?
常州市2003年启动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于今年5月份常州市轨道交通一、二号线建设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其中轨道交通一号线沿和平路由南往北经过同济立交桥,在和平路与吊桥路交叉口设置同济桥站。同济立交桥1994年建设时,由于土质状况较差,采用了桩基基础。规划轨道交通一号线下穿同济桥,需要穿越并截断现状立交桥的桩基,对现有的桥梁会造成破坏,因此需对同济立交桥进行改造。
●问题三:为什么改为平桥?
常州市京杭大运河的南移,取消了古运河的航道功能。古运河桥梁规划仅需满足通行游船的要求,梁底标高可由原先的10.58米降为6.0米,这使同济立交桥改为平桥成为可能。现行同济桥的立交方式,非机动车需通过匝道绕行过桥,行人通过踏步上下桥,采用平桥方案,则可大大方便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
采用平桥方案,和平路与劳动路、吊桥路则可采用平面交叉,并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可大大增加同济桥区域的道路通行能力,并方便周边路网的交通衔接。
●问题四:同济立交桥改造期间区域交通如何组织?
同济立交桥改造期间,为方便市民的出行,规划部门未雨绸缪,进行了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方案研究。为合理组织区域交通,建议打通红梅路(桃园路至延陵中路),初步拟订的方案如下:
机动车交通组织方案:南北向交通由平行道路兰陵路、晋陵路、红梅路、龙游路、丽华路进行分流,东西向交通由延陵路、吊桥路-桃园路、光华路、中吴大道进行分流;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方案:在同济桥旁搭设临时便桥,方便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的通行。具体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将会同建设、交警等部门进一步协商、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