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的现实选择 年迈父母:选择机构养老只是在家力不从心了 去年,曾有媒体曝出过年过节敬老院老人少有人问津的消息。同样,在常州福利院,120多名自理区的老人中,春节回家过的少之又少。不同的是,一大半被子女接回家吃团圆饭的老人是主动要求回福利院“守岁”。 “说好听点是老人们比较知趣,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但其实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因为家里早已经没有他的那张床了。”市福利院自理部主任包群说,很多子女接老人回家之前,都会说“爸,妈,帮你们把被子铺一铺,到时候好住回来”之类的话,但是老人听到想法就不一样了,“感觉突然成了家里的客人,这对老人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冲击。” 82岁高龄的刘依青,是包群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十多年来见到的唯一一个“特例”。刘婆婆在几年前老伴去世后就有了到福利院的想法,儿女不同意还“撒憋气”,最终小辈拗不过,妥协了,但有一条,双休得让他们接回家住。 “像刘婆婆这种真正自愿机构养老的老人,不超过10%。”包群说,如果说子女能够从情感上补偿老人,他们的适应性能调整的好一点,“没有子女的老人,就比较凄凉了,吃完年夜饭,早早就关上门,装睡。” 剩下这大部分“自觉自愿”到福利院来的老人,包群说其实是他们看到了目前社会的状况,在家里力不从心了,并不代表他们不想靠着子女。“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他们这代人身上已经根深蒂固了。” 年轻子女:我们还没有准备好 调查中,三分之二的子女为老人选择了家庭养老,认为与子女住在一起有个照应。不过,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养老”似乎仍然是个遥远的命题。 早些的时候,母亲热衷于社区的健身活动,有时候嘻嘻哈哈依然像个老姑娘。父亲定时定点泡澡、喝茶、看报,惹火了他,抄起扫帚就追上来,身子骨似乎也健朗。也不过是年初的一场大病,父亲突然就老了,连带着母亲也开始消瘦。陈渡苑的洪先生这才将父母的“养老”问题摆上议程。 接回家住吧,两人都忙,没空料理老人。维持现状吧,不放心,万一出事,两个老人在家里……至于机构养老,洪先生不想考虑。“我父亲思想守旧,又一辈子爱面子,我要是跟他提,他病中也要摸扫帚抽我了。”要是让乡下的亲戚知道了,洪先生的背要让人点戳了。 暂时,洪先生打算请个保姆先照顾一阵子。等实在不行的时候,再另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