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离别,不见情深
美国李历君
去国廿载,对故国故友思念之情与日俱增,只有靠回忆重温那逝去的岁月。没有离别,无以验证自己对金坛感情之深度,虽然金坛岁月并非全是甜美。
偶然间得到金坛的网络(中国金坛新闻网),网站设立后,便成为我每日必做的功课,一日甚而数次,其密度,其诚挚,其认真不亚于当年的“早请示,晚汇报”。如饥似渴地网上漫游,某些文章读之再三,上网抹去了我们的空间距离,坛地大小动态,了然于胸,视频中的金坛新闻,每天必看、必听,金坛文史、旧闻乃兴趣所在,开一天、花街、过年习俗、名人要事等等,金坛网站成为我生活中的兴奋点。即使金坛的公共汽车,我都逐条数下来再细看各路行经的路线。“走近金坛”、“走进金坛”可谓如饥似渴,兴致盎然。这深情,连我自己也讶然,细想之下,乃理所当然,全在情理之中。
我原籍山东,3岁抗战开始,即离开故乡。1957年大学毕业,北上报到,途经济南停留一天,观光一番,当地视我为异类。我内心连连叫冤,我是济南的女儿啊!被冷漠,歧视的失落感重重地伤害了我的故乡情怀,一厢情愿的单相思使我明白了自己是个无根的浮萍。
来金坛之前从没有融入过任何地方。而在祖国生活的53年中,金坛竟是我生活最久的地方(1970-1987年),有17年;30年教学生涯中,金坛县中是我工作最久的学校(1973-1987年),有14年。时间是一剂良药,它可以抹去什么,更可以培植什么,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让我习惯接受了金坛的一切。也有许多不愉快的人与事,让我愤愤然,但岁月的流逝像一个筛子,它筛去了杂质,留下了纯金,以致如今在异域,金坛就像慈母般地,让我热烈地投向她的怀抱。我想这种痴情,除了金坛的魅力外,还应该是源于我的故乡情怀吧。因为,我的原籍令我陌生、冷漠、疏远,而金坛是我生活最长久的地方,是金坛养育、滋补了我的成长成熟。幼儿离开生身父母,在养父母家长大,感情自然是后者重于前者,所以,对金坛的痴恋自然在情理之中。
发现县中变化太大,很有些陌生感了。金坛的市容市貌更是令人惊讶,从网上已没有任何昔日的痕迹,我只有以丹金漕河为坐标寻找些旧痕,但却失望得很,金坛不再是昔日可人的小家碧玉了,有点咄咄逼人的贵妇之态。美国等物质较发达的国家,现均以回归自然为重,有条件者很少住在繁华之处,均以住在“乡下”为重。而在中国,许多人仍以为与国际接轨,高楼大厦是少不了的,其实差矣。小桥流水,绵绵细雨,微风细柳,温声软语,浅笑楚楚动人的江南小镇风光是得天独厚的恩赐,是历史的沉积,是人文的沉淀,这种特质,是金钱买不到的,现代物质也堆砌不出来。
车水马龙,风驰电掣,摩天大楼常常给人以急促压迫感,令我不由回味起以前在金坛,每天上班时的那份自在自如,一路逛过去,穿街走巷,尤其下班回家更多了一份从容闲适……
金坛市侨联荐稿
20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