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耕耘化蛹成蝶,常州市大学科技园从“地方队”一跃跨入“国家队”。14日,从市政府有关部门获悉,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最新一批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常州市赫然在列,以城市名义命名,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唯一。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平台和服务的机构。“十五”期间,科技部、教育部颁布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环境,在功能定位、动态趋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考核、发展模式、国际比较、发展战略等问题上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研究和探讨,并积极推动多种形式和类型的国际合作交流。
这次,科技部、教育部认定命名了7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据了解,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认定标准很高,条件非常严格,认定命名后,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依据《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每3年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此外,被认定命名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可享受税收等政策支持。
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特色解析
“没有名校的依托,没有知名研究机构资源,缺少高科技人才,这些让本身科教资源稀缺的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一个‘远离大学的科技园’。”副市长王成斌这样介绍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
但是常州人凭借创新智慧,凭借拼搏实干的精神,再一次展示了“无中生有”的神奇魅力。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全国69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中的一员,为常州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一流的平台,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坚强的政府主导
“从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名称就可以看出,政府主导是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组织架构的一个鲜明特色。”大学科技园负责人介绍说,绝大多数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名校,而常州是依托政府引进大学大院大所,再整合常州的科教资源,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为更好地发挥海归人才优势,推动孵化企业成长,2007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关于常州科教城“金凤凰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意见》。目前园区有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及团队43个,其中常州麦科卡电动车辆科技有限公司、常州诚欧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激蓝科技有限公司等已投入运营。
浓厚的创业氛围
“这里有我们的市场,有大批可以和我们产品配套的企业,选择常州是选对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常州机器人研究中心的曲东升时常把这句话放在嘴边。今年更是举家迁入常州。
“常州无名校,名校汇常州”,这是专家评审组对常州市大学科技园严格评审后得出的一致结论。常州市政府对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常州本土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吸引全国的大学大院大所和研究机构像一只只凤凰飞临常州。
目前科技园在孵企业近70家,众多机构在园区初步形成良好的产业配套体系。从产品研发、工业设计、企业注册、专利保护、融资风投、法律咨询等形成了良好的高科技孵化企业成长所需的产业服务体系。目前科技园引进了10家大院大学大所建立的公共研发基地。其中,南大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已建成5个研发中心、7个实验室。
双赢的发展格局
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一园两区”的发展格局,充分集聚创业优势和产业优势,实现双赢发展。
作为“创业孵化区”的常州科教城,目前科技研发及配套用房约30万平方米,初步建成了环境优美、各项设施基本配套的教育园区、研发园区及孵化园区。今年还启动建设三期80万平方米的常州国际创新基地。
作为“产业拓展区”的武进高新区,园区规划有电子科技板块、机械装备板块、物流仓储板块、中心商贸板块以及居住休闲板块。围绕科技园在孵企业需求,武进高新区还制定了扶持政策,规划了在孵企业毕业后的产业化基地,进一步推动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与武进高新区产业的嫁接,促进武进高新区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的发展。
超强的孵化能力
“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其实更像是个加速器,我们要让引进的孵化企业在这里迅速成长。”王成斌说,引进孵化企业,推动孵化企业成长是科技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常州国家大学科技园更注重引进已成熟的孵化器,口语化的说法就是要引进鸡蛋孵化的同时,更引进小鸡来喂养。
目前,入驻机构发展势头迅猛。其中,清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常州基地致力于微型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以及微型电动汽车核心智能驱动控制系统的开发生产,计划三年内进入大批量生产。常州易控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以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及产品研发为重点,力争2009年底达到5-8万套生产规模,2010年底达到15万套生产规模。
新认定命名的7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是: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山西中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