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件实事” 十分精彩 • ——回眸我市2008年“十件实事”建设情况 • 日期:2009年01月10日 信息来源 : 常州日报 • 编者按 来源于群众的热切期盼,致力于实现群众的切身利益,专注于让广大群众共享全面小康建设成果。我市2008年“十件实事”日前圆满完成,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1、建设公园绿地 作为去年城乡绿化十大工程之一,城市公园增绿工程与群众关联度最大。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辖市(区)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高效运作,强力推进,目前公园增绿工程100%完成年初目标。 去年以来,我市陆续建成开放了假日公园、汽车城绿地、金源绿地等3个公园绿地,新增绿地面积10.38公顷;东坡公园、圩墩遗址公园、西林公园、飞龙公园、龙汤温泉公园、华山公园、东经120公园等7个公园已进入现场施工阶段。
2、“清水工程” 常州作为江南水乡,水环境的整治提升是去年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我市采取截污、沟通、清淤、接管、治理和排污口封堵等措施,强化长效管理,开展生态修复试点,对潢河、通济河等9条城郊结合部河道实施了整治,完成了白荡河、采菱港、童子河等19条河道的清淤任务。全年完成2个生活污水点源治理和113家单位污水接管工作,消灭151个排放口,减少入河污水排放量约2.3万吨/天。 据每月监测数据,去年市河水质指标中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平均浓度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0%、22%和18%。46条河道由年初仅20条“水质较好”,全部实现了“不黑不臭、管理到位”的既定目标。
3、小康家园工程 整治村庄环境,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广大农民的期盼。我市从2008年起开展“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专项行动,力争3年内根本改变全市农村环境面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截止到目前,全市1100个行政村,开展“三清一绿”的村有700多个,整治到位的450个;开展“五化三有”整治的村有340多个,达标合格村113个;所有辖市区全部达到新农村电气化县标准。经过去年的整治,我市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展现出树绿水清、路畅村美的全新景象,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了明显提升。问卷调查中,99%的农户对整治的环境表示满意。
4、公交惠民工程 作为民心工程和城市新名片,我市的BRT一号线2008年元旦部分开通运营,4月18日全线贯通,5月8日全面形成一主三支运营系统。投运以来,日均客运量稳定在12万人次以上,占常州公交日总客运量的13.8%。“大容量、高品质、快速度、低票价”的服务,吸引了13.2%的有车族改乘公共交通,充分发挥了道路、公交资源效能,确立了城市客运走廊的作用。 结合快速公交的开通和常州1864平方公里大公交网络格局,去年我市全年新辟常规公交线路32条、支线73条;优化调整49条线路;加大了35条线路的行车密度;延长了24条线路的服务时间;解决了221个行政村通公交的难题,全市公交通达率达到95.7%;全年新增空调公交车800辆,超额30%完成年度目标,目前空调车比例突破57%,提高了市民公交出行的舒适度。
5、改造升级菜市场 去年是菜市场改造承上启下、力争全面完成全市内部提升菜市场改造项目的关键一年。全市13个部门紧密配合,主动为基层提供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顺利完成年初改造目标。 目前,我市2008年内部提升改造的14个菜市场已全面完工;列入实施开工原址改造的3个菜市场,均已进入施工建设;列入实施开工搬迁移建的11个菜市场,9个正在施工建设,还有2个调整为规划新建项目,待地块整体开发时一并建设新菜场。
6、全面实施住房保障 让每个困难群众有房住,是我市的努力目标。2008年,我市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去年,我市完成新增廉租房家庭1565户,廉租房实物配租完成453户;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达54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开工建设景秀华庭经济适用房项目39万平方米,辖市区通过新建、货币化补贴、存量房转换等方式建设经济适用房15万平方米;全年完成经济适用房供应3510套,其中市区经济适用房扩面供应1528套,辖市区供应经济适用住房1982套;完成公积金扩面6万余人,发放低息贷款18.3亿元。
7、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为完善托底大网,我市去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标准,人均月增加128元,同时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市目前已有8.6万劳动年龄段农民进入新农保覆盖范围,18万老年农民享受老年生活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辖市(区)财政补贴标准每人再提高20元,住院费用补偿率达35.28%。 去年以来,我市将城乡低保标准提高20元以上,低保边缘困难群众年底按户发放了800元的生活补助金;对低保、特困群众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医的,我市实行“十免十减半”;去年全市共发放慈善救助金587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0万余人次;全市66家慈善超市全部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对3.18万人次低保无就业能力家庭给予生活必需品救助,合计510万元。
8、城市社区卫生惠民服务 去年以来,我市以“方便、价廉、温馨、安全”的社区卫生服务为目标,引导广大市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政府通过购买或新建无偿提供社区卫生机构的用房,按每个中心100万元、站20万元的标准以奖代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费用由市、区及社区共同承担。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市社区门诊实行“六免二减”、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等优惠政策。到去年底,社区共为困难群众减免费用330余万元,零差率药品销售让利270余万元。同时各地建立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对帮扶制度,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9、改造提升公厕 公厕改造项目备受市民关注,我市为此制定出台《中心城区公共厕所“优化布局、改造提升”三年实施意见》和《常州市公共厕所等级评定办法》。去年以来,我市在太湖路、关河路、桃园路等人流密集区,火车站广场等城市窗口,新建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公厕;在怡康机电广场等难以建设固定公厕、人流又十分密集的地区,设置了占地少、功能完善的移动公厕。 去年,我市共新建公厕39座,改造提升公厕131座,中心城区1096个公厕全部取消收费。同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其纳入城市长效管理考评体系,保证公厕建成改造后能用、好用、长期用。
10、老城区重点改造工程 针对老城区基础配套不到位、硬件环境较差的问题,我市去年启动中吴大道两侧改造,出让地块10个,出让面积83万多平方米,在建项目建筑面积218万多平方米;全面实施兰陵片区改造,已开工建设19.5万平方米;列入全年计划的120条背街小巷,全部完成整治。 老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全部竣工。去年我市完成了对锦绣花园、红梅东村(补建)、劳动东路19及27号、郊政宿舍、劳动新村(南)、雪洞巷、朝阳二村(飞天小区)、茭蒲巷小区、普济街小区、清潭新村续建、勤业新村(零星)、清园(1-14幢)、荆川东园(1-11幢)、游园小区、戚大街北侧住宅楼等共47.2万平方米的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任务,总投资额人民币1020万元。59个住宅小区的二次供水改造也同时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