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侨务资源 共建和谐社区
——“解放思想,创新基层侨联工作研讨会”交流材料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侨台办2008.5.21)
湖塘镇是常州市武进区的行政中心驻地,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三个街道办事处,37个行政村,2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30万人。2007年全镇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46亿元,销售收入242.8亿元,完成财政收入9.2亿元。
湖塘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称,更以“中国织造名镇”和“江南工商重镇”而闻名,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造就了湖塘人“投资兴业、闯荡世界”的进取精神和优良传统,使湖塘具备了丰富的侨务资源。现全镇共有港澳同胞76户(268人)、海外侨胞133户(357人),侨眷309户(1004人),海外重点人物10人,自费留学生99人,归侨3户,侨属企业39家,侨港资企业61家,留学生家属企业19家,归国创业6家。另外,台胞111户(346人),台属146户(565人),台属企业18家,台资企业8家。其中,70%以上的归侨侨眷和留学生家属集中在社区。近年来,我镇社区侨联(侨务)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常州市社区侨务工作意见,扎实开展,以优良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广大归侨侨眷以及留学生家属的信赖和上级侨务部门的肯定。我镇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侨联(社区侨务)工作先进集体”、“常州市侨联(社区侨务)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我镇获得“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08年,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确定为“全国五五普法系统侨法宣传角”。
一、 提高认识,夯实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国际化趋势的全面加快,对湖塘而言,重视侨务工作,挖掘并运用好侨务资源,既是统筹兼顾做好统战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快富民强镇进程的有效举措。长期以来我镇始终把侨务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早在1999年我镇就设置了专职的“侨台办公室”,并根据人员的变动及时配备新生力量,做到新老交替,保证侨务工作的正常运作。自2002年我镇被常州市、武进区列为社区侨务工作试点单位之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使我镇的社区侨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2005年底市侨办和市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常州市社区侨务工作达标考核意见》,我镇党委认真研究,及时贯彻落实,配备专职侨务干部3名,侨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且把侨务工作列入全镇社区工作的考核意见,在原有基础上我镇的社区侨务工作有了新的提高。
1、建立电子台账,进行动态管理。我镇是武进区的城关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侨情不断发生变化,为此,我们先后经过4次大规模的侨情调查摸底。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归侨侨眷台账、海外华侨华人台账。全镇侨港澳资企业均已分门别类登记造册。为便于随时掌握变动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对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常抓常新,更好管理台账,我镇请专业人士开发了台账管理软件,建立了一套电子台账,给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便利。
2、建立健全网络,提供组织保证。为确保侨联(侨务)工作有人负责、有人抓,镇党委、政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一是成立了由镇党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统战委员和宣传委员任副组长的社区侨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组织、实施社区侨务工作。在此基础上,阳湖、马杭、鸣凰三个街道办也组建了由街道办主任总负责的工作小组,形成了覆盖全镇的社区侨台工作组织体系;二是进一步健全了侨界群众组织。1995年我镇成立了湖塘镇侨联,1996年成立镇侨台属企业联谊会和侨台眷属青年联谊会。2002年根据社区侨务工作需要,分别成立了阳湖片、马杭片、鸣凰片三个侨台小组。2004年成立了全区第一个留学生家属联谊会。2005年通过成功召开第四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成功进行了侨联换届选举工作,适时调整了侨联领导班子,一批年青的骨干充实到镇侨联、镇侨台属企业联谊会和侨台眷属青年联谊会,为全镇的侨联(侨务)工作又注入新的活力。这些群众组织与行政组织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了“行政推动与自治驱动”两轮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通过集中辅导和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对街道社区专兼职侨务工作人员进行侨务理论、知识、政策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培训,引导他们积极探索侨务工作新的方法和途径。如专门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赴江苏省社区侨务工作先进单位之一的苏州木渎镇学习取经。
3、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推进力度。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把社区侨联(侨务)工作作为党在社区中的一项长期工作进行部署,使社区侨联(侨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做到常抓不懈,我们每年年初都要修订完善一系列社区侨联(侨务)工作的职责和制度,逐一落实:一是建立社区侨联(侨务)工作“五个职责”。即分管副书记工作职责、统战委员工作职责、侨台办公室职责、侨台工作人员职责、联络员职责。二是建立社区侨联(侨务)工作“五个制度”。第一是学习制度。每季度组织归侨侨眷学习时事政治,宣传有关政策法规,以及武进区重要会议精神和镇重点工作部署。第二是联络制度。通过电话、书信、贺卡、邮件、联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来联络。每年的中秋、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第三是走访制度。社区侨联(侨务)对象做到“五个必访”:新迁入对象必访;侨务对象生病住院必访;海外来客必访;帮扶对象必访;重点人士必访。第四是工作例会制度。社区侨台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各片领导小组成员每月月底召开碰头会,总结前阶段的工作情况,并研究下阶段的工作重点。第五是情况通报制度。镇党委政府坚持每年两次对归侨侨眷通报本年度重要工作和重点工程建设。三是建立侨务对象的五个“服务制度”:落实侨务政策,必须提供服务;利益受到损害,全力提供帮助;下岗失业的,优先提供岗位;居家养老,全力提供优质服务;家政服务,由社区“三优”服务点提供优惠服务。
二、依托社区,为侨服务
多年来,我镇在做深做实基础工作的同时,根据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及侨务工作的新变化、新发展,以强化沟通和服务为抓手,不断丰富工作内容、运用新的形式,大力构建团结、宽松、振奋、活跃的侨务工作新局面。
1、坚持做好接待宣传工作。与归侨侨眷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络是镇侨台办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对回乡的“三胞”,不管是探亲、旅游,还是考察环境、投资经商,我们都及时主动上门探访问候、共叙乡情。近年来,我们相继接待回乡探亲、旅游、经商及投资考察的海外侨胞近500人次,为每一位回乡的海外侨胞努力做好一些常规性的服务工作,如安排交通工具,代购车票、机票,还帮助他们寻根问祖、寻亲访友、申报临时户口、小孩入学、提供有关政策咨询等等,以满腔的热忱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来自家乡人民的殷殷关怀之情。对一些知名或重点人物,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安排时间热情接待。每年年底,我们都坚持向海外“三胞”发贺年卡,向湖塘的归侨侨眷发慰问信,传递党委、政府的诚挚问候。在接待联络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着眼长远,重视做好与海外第二、三代人的联谊工作,发挥湖塘镇侨台眷属青年联谊会的作用,另一方面还通过各种形式向海外“三胞”宣传家乡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投资创业环境以及归侨侨眷在家乡工作和生活的变化,有效增强了侨务工作的渗透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2、探索开展“三优”服务。为使全镇归侨侨眷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我镇于2002年开始设立“为侨服务点”。发展到现在已有30个“三优”服务点,为“三胞”眷属提供卫生保健、艺术培训、家电维修、图书阅览、休闲娱乐和餐饮住宿等30多个具体服务内容。为确保各服务点能真正提供 “优质、优先、优惠”的服务,我镇会同工商部门与所有服务点签有“三优”服务协议,并且所有服务点都挂牌服务。今年开展了“三优”服务点回头看活动,各服务点开展“三优”服务以来,为广大眷属提供了便利优质的服务,受到了广大眷属的欢迎,拓宽了为归侨侨眷服务的形式和途径,提高了全社会对侨务工作的认识。
3、维护“三胞”及其眷属的权益。对归侨侨眷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依法维护他们权益,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如我镇阿根廷华人江福清在周家巷有三间祖屋,长期被堂侄占用,于是写信委托其姐姐代为收回,可其堂侄以祖上没有分家,权属不明确为由不肯归还。得知这一情况后,镇侨台办前往市档案馆查了有关资料,上面明确权属归江福清,在村委的帮助下,对其堂侄作了耐心了思想工作,宣传了《保护法》,最终妥善解决了问题。又如侨眷戴亚龙开办的金牛家具店房屋因运河改道工程需要拆迁,按照政策规定,不能完全享受店面房拆迁补偿办法,戴亚龙思想上一时想不通,向镇侨台办反映了情况。考虑到其父亲戴安民先生是我镇海外“三胞”中的重点人物,我镇及时通过上级部门与戴安民先生取得了联系,请他回来亲自处理。最后,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拆迁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难免要忍受一些误解和委屈,但我们本着宽容大度的工作态度,从维护归侨侨眷权益的角度出发,采用和风细雨的工作方式,耐心细致扎实的做好工作,妥善解决矛盾。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下,我们调解处理了归侨侨眷的家庭纠纷和社会矛盾20多起,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一起侨眷因我们处理不当而越级上访事件。
4、建立“侨台之家”服务平台。为更好的满足归侨侨眷精神生活的需求,加强对他们的正确引导,我镇于2002年12月在阳湖街道办成立“侨台之家”、2004年6月在马杭街道办成立“侨台之家”。2006年初经镇党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把镇花东活动中心打造成更具规模的侨台活动中心。新的“侨台之家”总投资1300多万元,功能更完善,设施更齐备,分为综合楼、休闲广场和地下停车场。其中综合楼,面积为4128平方米,分为四层,有侨台之家展厅、社区服务大厅、医疗服务站、电脑培训中心、琴艺培训中心、社区教育中心、侨台活动室、健身大厅等多个服务项目。我们配置了大量的活动设施,为广大归侨侨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我们不仅充分利用好侨台之家展厅和各社区宣传橱窗的阵地作用,每个社区都设 “侨法宣传角“,对于《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江苏省华侨捐赠条例》等侨务法规以及方针政策进行广泛的宣传,并且将其内容编入触摸屏,使归侨侨眷能更方便的查询,同时印发了侨务法规以及方针政策的宣传卡片,广泛传阅。侨台活动室配备大量的书籍、杂志,使归侨侨眷能够汲取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5、积极扶持侨界企业健康发展。侨界企业在我镇的经济建设中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全镇125个侨界企业的经济总量要占到全镇经济总量的近20%。一方面我们积极宣传推荐企业,争创各级“侨界明星企业”荣誉称号,为侨界企业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2005年有两家企业获“常州市侨界明星企业”称号。另一方面我们还积极向政协、人大推荐侨界企业负责人,为他们参政议政提供舞台。2007年区人大、政协换届,我们归侨侨眷和台属有9人成为区政协委员,1人成为人大代表。同时镇党政领导对重点侨界企业实行一对一挂钩联系,充分开展好“企业服务月”活动,主动为侨界企业提供协调、信息、法律等服务,做到上门服务,现场办公。2007年底全国遭遇雪灾,镇主要领导及时走访侨界企业,了解受灾的情况,为企业协调保险理赔、政策补助等相关工作,使侨界企业感受到了湖塘大家庭的温暖。为使侨界企业开阔思路,更快更好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们分别组织侨界企业参加了2006第三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2007年赴香港招商活动和2008年法国巴黎面料展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活动。
6、帮助引导归侨侨眷就业创业。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及时掌握归侨侨眷就业情况,及时提供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如朝鲜归侨姜淑香回国后和其丈夫薛晓锦夫妇俩无任何经济收入,身体素质也很差,生活十分艰辛,连出租屋都已无力继续居住。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积极与阳湖街道办事处、花园居委会等部门商量协调,最后顺利将姜淑香夫妇俩安排到花园社区车库里,负责看管车辆,给予300元/人/月的工资,去年还帮他们申请将200元/人/月的低保金增加到300元。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他们住宿问题,也解决了他们日常生活开销问题。又如引导扶持侨眷莫三宝创业。马来西亚拉央拉央(南京)食品有限公司因种种原因准备歇业,我们了解情况后,一次次地陪同莫三宝考察、谈判,终于一次性将所有的生产设备及原辅材料转买过来,由此注册成立了侨属企业——武进市莫氏食品有限公司。目前,该企业因市场等因素,已成功转产,因转产引起的闲置设备也在我们的多次协调下圆满出让。我们为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报效家乡,组织部分留学生开展以“创业之桥”为主题的活动,召开留学生座谈会。座谈会上我们对归国人员创业的优惠政策进行了宣传,对他们的提问进行了解答。与会留学生热情高涨,愿意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目前回国创业的留学生已有10人,回国创办的企业已有6家。
三、以侨为桥,促进发展
1、发挥侨力,共建社区。充分调动社区归侨侨眷积极性、发挥社区自治作用是搞好社区侨务工作的关键。我们70%以上的归侨侨眷和留学生家属集中在社区,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在社区的文体、帮教、慈善、卫生等各项公益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创建文明社区、卫生社区、和谐社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我们发挥归侨侨眷中文艺骨干的作用,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讴歌家乡巨变、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展示归侨侨眷爱国爱乡风貌。如评弹《思乡曲》、反映政府保护华侨权益的快板书《迁祖坟》、反映“三胞”眷属为家乡招商引资的小戏剧《喜鹊登枝》等等一系列宣传侨务工作的节目,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些节目参加了常州市“侨之声”专场文艺演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又如2004年我镇侨眷、前侨台办主任费志远策划制作了对外宣传片《故乡情》,发行量近万张。2005年我们组织归侨侨眷和台属踊跃参加社区艺术周活动、2006年组织归侨侨眷36人参加 “记忆湖塘”摄影大赛活动。2008年我们开展了“侨乡情”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组织侨眷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矫正活动,对失足青年进行帮助。共有16位侨眷与19名贫困学生结成“一对一帮困助学”对子,每学期资助600元-1200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每年“六一”前夕,归侨侨眷都要回访结对的贫困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情况,并送上学习用品以示鼓励。我们积极引导侨界企业在健康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如留学生家属张建生还出资共15000元左右,在马杭街道的协助下,连续举办了四届“靓宇杯”门球邀请赛,并且每年教师节自发出资慰问老师们,被马杭退教协会授予“尊师重教”奖状。去年,81岁高龄的海外侨胞戴安民先生有感于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慷慨解囊,回报家乡,捐赠200万元人民币用于“夕阳红”康乐中心的扩建工程。广大侨界企业热心慈善事业,在成立“帮困扶贫慈善基金”活动中积极响应,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其中,不完全统计,华侨王振华创办的新城集团1998年至今各类金额达5218万元。
2、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归侨侨眷历来关心并支持我镇的两个文明建设事业,并时刻注意献计献策,对经济及社会事业等各方面建设事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在全镇归侨侨眷和台属中有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他们更是积极参政议政。据初步统计,近年来,他们就提出提案16件,议案8件,社情民意5条。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政协委员费志远就湖塘人民商场门口增设交通红绿灯的提案和政协委员陈明志提出的拆除兰新大厦门前交通大转盘的提案,现都已经落实到位,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2007年底我镇开展了“我心目中的现代化湖塘”有奖征文活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各界关注,归侨侨眷积极响应,建言献策涵盖了湖塘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汇编成了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我心目中的现代化湖塘征文作品集》。
3、引资引咨,服务经济。为挖掘丰富的侨务资源,发挥归侨侨眷、海外侨胞海外联系面广、可信度高的独特优势,通过他们,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早在1999年,我们就积极拓宽渠道,聘请匈牙利《联合商报》吴啸雷先生和澳大利亚上海总商会秘书长鸿超先生为我镇在欧洲和澳大利亚的招商代理人。去年,我镇又开展“招商之桥”活动,聘请部分归国留学人员作为镇政府的招商顾问,目前这批人才已活跃在招商引资战线上。如在法国“怡黎园”创始人、湖塘籍侨胞石巧芳、康群威夫妇的促成下,以法国国会议员、伊夫林省议会第一副主席布坦夫人为团长的法国伊夫林省市长代表团一行21人于2005年10月21日访问常州、武进,加强了常州以及武进与法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再如美籍华人秦文港先生,现任台湾电脑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名誉顾问。多年来,他不但对促进两岸交流交往作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而且念念不忘回乡投资兴业,为我镇的经济建设服务。2004年经秦文港先生牵线,由台湾电脑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江苏台脑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湖塘,注册资本275万美元,2006年9月份顺利完工。还有我镇的侨联主席吴建芳,既是侨眷,又是留学生家属,她时刻注意发挥自身“侨”的优势,以“侨”架桥,为我镇的招商引资工作牵线搭桥。在她的努力下,经她成功引荐的西班牙客商投资的常州佳亚染整有限公司,2006年又增资了150万美元。深入细致、扎实到位的侨务工作换来了广大海外“三胞”及其眷属为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真心献计出力的良好局面,正是他们的不遗余力和一系列招商引资的有效举措,使我镇的招商引资工作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7年在镇侨务部门的努力下,湖塘籍海外侨胞蒋超先生成功投资家乡水务事业,项目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2002年至今,我镇已有87个合资合作项目领取了批准证书,合同利用外资22404万美元,到帐外资9668万美元,为全镇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侨联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新阶段,对侨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镇侨联(侨务)工作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在提高侨联(侨务)干部素质、解决经费不足等方面还要做大量的工作,还需要党委政府继续给予关心、重视和支持。我们侨联干部将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克服困难,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任务,,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切实做到心中装有侨胞,凡事想着侨胞,工作依靠侨胞,坚持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改进作风,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加强侨联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使湖塘侨联真正成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之家”,使侨联干部真正成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