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侨心 为侨服务聚侨力
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侨联
2008年5月
南大街街道地处常州市商业最繁华地段,总面积4.67平方公里,下设1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超过2万户,5.2万多人,外来流动人口约2.5万人,其中归侨3人,侨眷74人。今年以来,南大街街道侨务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市、区侨务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街道实际,紧紧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新时期侨务工作的新思路,做到了凝聚力量,团结人心,为街道“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做到“五个有”,夯实基层侨务工作基础
侨务工作是党的特殊的群众工作,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侨务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街道工委高度重视,把侨务工作摆上党建工作的议事日程,责任到人,责任到位,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考核、同步奖惩,做到有组织、有制度、有阵地、有学习、有台账,为侨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一是有组织。区划调整后为加强对侨务工作的组织领导,街道调整和充实了侨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统战委员为副组长,街道民政、经管、综治和各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侨务工作领导小组,在社区成立了由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社区内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社区侨务协调小组,具体开展本社区的侨务工作。还建立了社区侨务指导员、联络员队伍,聘请了热衷于侨务工作的社区离退休干部担任联络员,及时反馈侨胞侨眷情况和意愿,配合街道社区开展侨务工作,为侨务工作的开展在组织领导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二是有制度。依照新时期新时代的特点,完善了责任制度和学习制度,制定并实施社区侨务工作联席会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联络员情况通报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探访服务制度、各界人士联谊会制度等,使社区的侨务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保证和推进社区侨务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三是有阵地。阵地建设是做好侨务工作的前提条件,街道在归侨侨眷相对较多的怀德苑社区投资建造“侨之家”,配备了电脑、电视机、DVD、健身器材等,图书阅览室的几千余册图书供归侨侨眷免费借阅,每周安排乒乓、戏曲、书画等文体活动,为归侨侨眷们健身强体、陶冶情操、学习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4、有学习。侨务事业的发展,与侨务组织自身的综合战斗力有密切联系。党工委十分重视理论学习,除了学习党的政策、方针、还专门学习《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眷保护法》等涉侨法律法规。开办社区干部培训班,对所有社区干部进行了侨务知识培训,每2月一次支部书记例会都要交流征询侨务工作情况。5、有台账。今年,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辖区内的资源做了进一步的调查摸底,对原有的归侨侨眷进行了梳理,健全了街、居两级工作档案。建立了侨胞侨眷名册、侨资企业名册、重点户和困难户名册等一整套侨务工作台账,并进行各类资料、调查登记表的分类,对人员的变化及时给予调整,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
二、加强“三个到位”,努力做好维权护侨工作
我们在“联”字上做文章,在“情”字上下功夫,不定期地召开各类座谈会、交心会、迎春茶话会等,与归侨侨眷谈心、交流,努力为他们经济上解困、精神上解闷、生活上解忧。通过寄明信片、贺卡、通上一次电话,给他们送去家乡的温暖,表达对祖国的关心,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更加支持地方建设。1、宣传工作到位。街道加强了基层侨务宣传工作,利用国庆节、中秋节、春节等有纪念意义的节日,组织侨界代表开展各种活动,联络感情,通过他们紧密联系海外华侨华人,激发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的热情,促使他们常回常州看看,为故乡的发展添砖加瓦。2007年在怀德苑会馆中心举办了“喜迎十七大、中秋话团圆”中秋联谊会,各社区书记和港澳台侨胞、侨属代表等四十余人济济一堂,共话思念之情,共商发展之计。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归侨侨眷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与海外亲人的联系,沟通感情,并发挥优势,为“三个文明”建设积极献言献策。部分侨属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展示了侨属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她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6月份组织开展了侨务知识竞赛,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踊跃答题,并取得了二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三个优胜奖的好成绩。9月份开展了“侨务知识进楼宇”活动,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制成知识展板,在丰臣海悦广场、嘉业国贸、步行街等楼宇内进行展示,营造了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氛围。2、维权工作到位。始终坚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依法保护归侨侨眷的各项合法权益,抓好涉侨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传,引导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努力营造依法护侨的社会氛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很多统战对象面临拆迁,在拆迁工作中,我们积极发挥侨务工作的作用,帮助协助解决矛盾。一是要求各社区居委会摸清被拆迁户中统战对象家庭的基本情况,掌握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反馈。二是摸清被拆迁的企业中统战对象的情况,积极宣传有关政策,进行正面引导,末有归侨侨眷因为拆迁造成矛盾。3、走访工作到位。坚持实行 “六必访”制度。坚持对新搬来工作对象必访,工作对象有特殊困难必访,工作对象的海外亲友来常探亲、经商、讲演必访,工作对象重病住院必访,重大节日或工作对象家中有重要事情必访,工作对象出国探亲、经商、讲演必访。
三、提供“三项服务”,积极开展便侨利侨活动
紧紧围绕“为侨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立足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侨情,创建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社区侨务工作和为侨服务平台,为华侨华人提供交流沟通渠道和创业发展机会,引导他们踊跃参与城区建设,开展侨界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和谐文明社区建设。一是定期走访企业。街道对侨资企业实行专人负责制,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从工商、税务、办证照等一条龙服务,定期上门了解企业情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投资创业软环境。二是开展亲情服务。东头村社区书记许巧珍个人出资一万元,为社区内的归侨侨属们亲手制作了鞋子,在重阳节送到每个侨眷手上。劳动西路社区在高温季节走访慰问社区内的侨眷并送上冷饮等夏令用品。“江南老母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老总带着旗下员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到侨眷金琳家中慰问,并送上油、多功能电热垫等生活用品。钟楼城管执法大队得知社区印尼老华侨、老党员江月仁身体欠佳,特意上门进行了看望慰问。江老从20多岁开始就奋斗在教育战线,尽管生活一直清贫,但她谈到几十年的工作经历时,毫无怨言,充满了激情和自豪感。她说,每当在国外的亲戚问到她的生活情况,她都会告诉他们,我在祖国生活得很好,社区对我也好,像家里人一样。三是组织特色活动。3月份组织侨眷到即将开通的常宁高速和扬溧高速进行参观,感受常州及周边城市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与共建单位公交三公司组织社区部分侨眷到市规划局参观,常州市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侨眷们深有感触,相识的老图片也引起大家的美好回忆。
四、发挥资源优势,引导侨界参与社区共建
社区就是个小社会,通过我们热情周到的服务,把侨胞侨眷的关注变为参与,才能使他们融入这个“社会”,从而在思想上、认识上认同我党侨务工作的基本方针,增强祖国的向心力。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侨胞侨眷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以及各项经济建设中来。 1、吸纳侨胞侨眷在社区中参政议政。社区居民会议和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主选举产生并开展居民工作的工作机构。侨胞侨眷多数在海外居住过,了解国外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街道和社区定期邀请归侨侨眷到社区指导工作,倾听他们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社区内的归侨侨眷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让那些热心社区建设的侨胞侨眷担任居民代表或居民委员会委员,请他们对社区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识,引导他们参加社区管理。怀德苑社区侨眷蒋博仁本人担着社区党委书记和区人大代表,不仅直接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而且还在人大会议上多次呼吁并提交解决有关提案,获得了群众好评。2、充分发挥侨胞侨眷参与社区建设作用。由于社区为侨凝聚了侨心,侨眷侨属感到社区是个“家”,他们关心社区建设,为社区分忧,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诸如志愿者服务、扶贫等社会公益活动,他们出钱出力办公益事业,支持社区各项工作,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东头村社区的侨眷章姚姚坚持每年到军营为武警官兵上课进行心理辅导,廖兆玲作为文艺骨干组织居民传唱社区之歌。广化桥社区侨眷吴友华、张锡元是社区的热心居民,在办理了退休手续后他们就表示愿意为社区工作尽点力。在社区的热心引导下,他俩办起了现代“私塾”,他们的家成为了社区定点的青少年学习基地之一。现在“私塾”从室内走到了户外,教育对象由孩子扩大到了社区居民,宣讲的内容从物理知识扩大到了文明礼仪、物权法、两会精神等等。吴友华和张锡元每次课前都要做好精心的备课准备,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学员们的欢迎,在他们的带动下,私塾先生越来越多,学员们也越来越多,他们还向社区公布了自己的住宅电话,让孩子们有问题“随时来问”。安阳花苑社区侨眷王云伟既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又是一名老党员,看到生活中很多周围的居民雨伞坏了没处修,便主动琢磨起了修伞技术。他创建了“云伟工作室”,专门为社区居民修理雨伞。如今,他不仅能娴熟地帮居民修伞,而且还把雨伞构造制成工艺图纸,义务向大家讲解相关知识。
做好侨胞侨眷工作,是让更多的侨胞侨眷了解祖国、参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要想把侨务工作做细、做好、做扎实,必须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与招商引资工作相结合,在完善侨务工作网络上下工夫,通过推动侨务工作上规范、上台阶,形成“双向服务”的理念和机制。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整合拓展侨务资源,创造性、主动性地开展工作,更好的发挥侨联组织的作用,更好的调动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