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 ——侨眷学习建设和谐社会理论体会 我国自古以来待人处事以“和为贵”,如:和气生财、上和下睦、政通人和、人和诸事顺、家和万事兴,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规范。去年,中央作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这是高瞻远瞩的正确决策,是长治久安的方针大计,符合我国国情。 构建和谐社会,归根到底是人的和谐,如干群和谐、党群和谐、邻里和谐、家庭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等。所以,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关键又是党群、干群和谐,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公仆”和“主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干部是“公仆”,人民群众是“主人”,要防止干部从“公仆”变成“主人”。温家宝总理在接见中外记者时说:公务员是人民群众的“公仆”,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任何权利。李瑞环新著《辩证法随谈》中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所谓最低要求,是每个共产党员必备的条件;所谓最高要求,是我们要为之终身奋斗也办不完的事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亲民”路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达到干群和谐、党群和谐。 二要处理好“政绩观”和“群众观”的关系。为政者必须有政绩。所谓政绩,指的是为人民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办他们迫切需要办的事。不能搞那些不切实际、花拳绣腿、哗众取宠、劳民伤财的所谓政绩工程。公务员有无政绩与政绩大小,要看民意,要听群众口碑,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裁判员。改革开放以来,辉煌的成就、巨大的政绩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一方面要认识到,这些成就都是劳动者创造的,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和社会前进的动力,成绩不能都记在领导名下;另一方面要看到,当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既要看“花”,又要看“疤”。对领导者来说,看“疤”比看“花”更重要。现在群众还有“读书难”、“看病难”、“住房难”、“办事难”等许多不满意的方面,还有一些应为群众办而没有办的事情。群众之事无小事,取信于民、诚恳为民,至关重要。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要有“忧患意识”,这很重要、也很及时。在大好形势下要头脑清醒的看到问题和隐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训,很有哲理。要用群众观点来评价政绩,多想些群众冷暖,少想点个人“政绩”。背离“群众观”的“政绩观”,就是沽名钓誉、好大喜功,就会脱离群众,带来不和谐的因素。 三要处理好“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关系。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先要自下而上的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意见,再由上而下的贯彻,这样才能顺民意、得民心。没有自下而上的从群众中来,只有自上而下的会议、文件、重要讲话,就会脱离实际,无的放矢。情况不明决心大,方法不对点子多,结果就会好心办坏事、出力不讨好,造成干群之间、党群之间对立情绪。领导干部要减少一点迎来送往、日常事务,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十月怀胎”,解决问题是“一朝分娩”。调查中要敞开胸怀听真话、实话、刺耳的话;要放下架子和群众交朋友,建立干群之间的深厚感情。 四要处理好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各级领导要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要见物先见人,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做好了思想工作,就能“衣食足、知荣辱”,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放松了思想工作,就会“鼓了口袋、空了脑袋”,富贵生淫逸,产生诸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要义,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要处理好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党政领导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重视改造主观世界。干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这是无声的命令。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领导者更要严于律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身修养是第一位的。华西的老书记吴仁宝有句名言: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吴仁宝对华西的贡献最大,但工资不拿最高的,奖金不拿最多的,房子不住最好的。他廉洁奉公、带头在先,使华西成为天下第一村。 在这里输入文字 金坛市侨眷 陈爱清(原金坛市政协副主席)
金坛市侨联推荐 2007.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