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认识发展现状、深刻反思差距不足,直面压力危机的一场“头脑风暴”激荡龙城大地。9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创新步伐,做强做优产业”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争先创优的责任感,勇立潮头的使命感,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把招商引资、创新创业、资本运作的干劲鼓得更足,把争先进位、开拓创新的勇气鼓得更足,全面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全力以赴推动我市在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发展等各方面迅速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攀登科学发展更新更高的平台,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实现常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加会议的市领导有:范燕青、王伟成、虞振新、曹锦成、于超、邹宏国、张晓霞、杭天珑、俞志平、戴源、王正平、蒋新光、居丽琴、韩九云和市长助理王成斌。 6日至7日,我市党政、企业家代表团先后考察学习了泰州和南通。两市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后劲令大家备感震惊,看到了常州所面临的压力和危机。置身于先进地区发展步伐越走越快,兄弟城市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都面临着“五高竞争”,即高速度竞争、高平台竞争、高难度竞争、高压力竞争和高成长竞争的严峻形势下,常州该以怎样的姿态、怎样的实绩确保在全省“第一方阵”中的应有地位,成为全市上下共同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市委书记范燕青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他从我市发展的成效、发展的差距、发展的比较、发展的机遇、发展的目标、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环境等七个方面深刻剖析了常州要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与不足,以及今后需要加倍努力的方向。 范燕青说,从发展成效看,近年来常州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与创新创业两手抓,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两个动力一起增,始终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个轮子一起转,在招商引资上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一批民营企业在加快创新、加快投入、加快资本运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政府及部门也认真践行了“支持企业天经地义,服务企业关爱有加”的要求,全市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应该说,发展成绩不可谓不明显,方向、目标和措施不可谓不明晰,政府、企业不可谓不尽力。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虽然有效投入氛围更浓了,但力度仍然不大;虽然资本运作更重视了,但没有重大突破;虽然研发创新的意识更强了,但有明显差距。这些问题和不足都给我们加快发展敲响了警钟。 直面差距、正视不足,破解难题,方能迎头赶上。范燕青在精辟分析了深圳市依靠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华为和格力等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用人创新、资本运作迅速崛起于国际舞台的生动案例后指出,常州要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投入方式、创新方式,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从发展实践来看,思想解放比政策扶持更重要,观念转变比资金扶持更重要,做好细节比确立纲领更重要。因此,全市上下要努力在思想观念、城乡环境、产业结构、作风方法等四个方面来一次“脱胎换骨”。
范燕青指出,全市上下要深刻反思,紧急行动起来,在招商引资、企业上市、资本运作、创新创业、有效投入等各方面多管齐下,全方位出击,力争在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发展上迅速取得重大突破。要紧紧抓住常州当前的发展机遇:一是全球资本流动性增强,为企业的资本运作提供充裕资金;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成为常州最大也是最后的发展机遇;三是国家、省对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持力度更加明显;四是各地、各产业都在资本运作和创新创业中进一步加大力度;五是大学大院大所开始进入市场、进入企业,资本与技术的结合如猛虎下山;六是海外留学人才纷纷回国创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优秀人才。面对机遇,我们要以制度创新促进自主创新,以企业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以人才高地构筑创新高地,以环境优势增强综合优势。尤其要构筑好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产学研结合的产业化体系,共享高效的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人文环境体系。 愈发激烈的区域竞争,决定了常州的未来发展目标必须更加科学而高远。范燕青指出,全市上下要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五大产业积极培育10-15家百亿元以上产品群。近期要狠抓招商引资、企业上市重组不放松,远期要狠抓创新研发不放松。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这次考察,认真排找差距,列出各自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今年要力争增长30%以上;确保5家企业上市,明年起每年要有8-10家;到2010年全市要形成100家超10亿元的规模工业企业,其中超百亿企业8-10家;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要超600家,民营科技企业超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100家,建成50个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创新创业平台,创业孵化企业达2000家;近几年要重点支持好每年10家企业上市重组,重点是支持好50家创新试点企业,195家骨干企业和110项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今年企业研发投入要力争达到50亿元,明年力争1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5%以上;各辖市(区)科三经费要向市本级看齐,与自己在全省县(区)中经济地位相等,并逐年提高;同时要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工厂、园林工厂建设;按照搭好平台、建好机制、选好项目的宗旨,加快"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科教城建设。到2010年,全市要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及环保、新材料、生物及化学制药五大支柱产业。 范燕青强调,企业是发展的主体。全市广大企业尤其是星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成长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要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创新投入的主体,资本运作的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主体,招才引智的主体,真正成为抢项目、抢成果、抢人才的主体。全市上下要以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产业为支撑、项目为动力、环境为保障,做强企业,做大产业,提升常州的核心竞争力。要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之路,走节约发展、集约发展、环境友好发展之路,尤其是要切实把"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机制建设好,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铺平道路。
创新、上市、并购、资源整合对企业来说是一次难度较大的长跑,跑赢对手并不容易,需要企业家有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不付出智慧与心血难以成功。如何跑赢这场永无止境的竞赛?范燕青希望全市企业家要做到“三个高”,摒弃“四个怕”,过好“六个关”---要高水平整合,高强度投入,高起点发展。摒弃怕失利、怕失控、怕规范、怕麻烦。过好观念关、制度关、技术关、融资关、管理关、家族关。他殷切期望广大企业家在积极投身创新和资本运作过程中,要有大海捞针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盯劲,登高望远的气魄,诚信共赢的气度。只有广大企业真正行动起来了,才能开辟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壮大资本与技术结合的能量,集聚科研成果和人才的力量,积蓄重点产业发展的后劲。 企业如种子,其成长需要温暖适宜的外部环境。范燕青语重心长的说,企业在上市运作、创新创业、有效投入中会碰到许多具体问题与矛盾,各级党委政府要真心服务企业,营造出全国、全省一流的发展环境,为此,要认真做好五件事:一要营造好创新创业的环境,既要营造看得见的环境,更要营造看不见的环境。二要建好科教城、创业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三要积极发展创投风投,担保中介机构。四要用有限的财力投入引导鼓励企业创新。五要政府与企业联手,把资本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结合好。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要积极营造强烈的发展氛围,创新氛围,竞争氛围。要营造干大事,创大业,敢冒风险的文化氛围;要营造城市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文化氛围;要营造能力本位,实力取胜,以实绩论英雄的文化氛围;要营造讲实话,讲真话,讲诚信的文化氛围。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鼓励上市,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集中优势力量把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企业、项目、人才上,把"支持企业天经地义、服务企业关爱有加"的理念落到实处。 市长王伟成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他说,当前常州在区域经济竞争中面临着严峻形势,全市上下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动员全市人民,特别是企业家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打一场区域经济发展地位的争夺战,以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果来争取常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地位。 王伟成强调,打好这场争夺战首先要做到辖市(区)为战。各辖市(区)党委政府要做到守土有责,千方百计发展经济。要认准目标,列出各自的目标,想方设法实现赶超。要创新思路,研究战略战术,全身心投入。 其次要做到企业奋战。全市企业家要树雄心立壮志,加快创新,加快发展,把企业做强做大。企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区域强。要在国际国内大背景、大趋势和市场大行情,企业大实际下准确定位,选准行业、项目和发展目标。要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资本经营实现裂变发展。要积极融入国际,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要加快实施人才战略。要有效规避风险,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第三要做到全市参战。全市上下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营造发展经济,服务企业,加快发展,建设小康的良好氛围。全市上下要把重点放到发展经济、服务经济、促进经济上。各级政府机关和政法部门要确立起“企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常州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常州小康建设的基石”的服务理念,把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作为各级政府服务的重点。把企业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政府服务好不好的重要标准,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要进一步落实"放":放权、放松、放宽、放手。"减":减轻企业负担。"控":控制对企业的检查。"改":改正服务中的不足,"帮":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解决矛盾。同时要恪守一条规矩,即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是无私、无偿的,不能图回报,更不能有索取。要把环境建设搞上去,把常州建设成为本地人舒适满意,外地人不愿离开的城市。
常州天合光能、江苏远宇电子、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兴荣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动员大会上围绕本企业科技创新、资本运作的实践分别作大会发言和书面交流。
各辖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市委、市政府正、副秘书长,市人大、市政协有关工委、专委负责人,市各部委办局、公司、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省级和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和我市500家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