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钢铁集团以158.49亿元营业收入首次进入江苏民企前十强,紧跟其后,我市还有13家企业入选全省百强民营企业,入选企业数量列全省第3位;与大企业大集团一样异彩夺目的是一大批成长型企业,如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经过50位中国顶级创业投资家挑剔的眼光审视,跻身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
工业是常州国民经济的脊梁,决定着常州经济的走向。已进入调整和发展关键时期的常州工业经济,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强做优重点产业,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调整均发生了质的变化,构筑起常州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记者从市有关部门了解到,通过实施有效投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和“8880”工程,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出产业规模持续增大、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创新步伐有所加快、主导产业更加凸现、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的新特点。
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表现出“四个持续”,即发展速度持续加快。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持续高位运行,年产销增速保持在25%以上。经济规模持续扩张,继2001年突破1000亿元、2004年突破2000亿元后,预计今年全部工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分别突破5000亿元和4000亿元。大企业持续增多。今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集团)可达3家,超10亿元企业将达56家,利税总额超亿元企业达45家。贡献份额持续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1年的50.8%提高到去年的55.3%。
在此基础上,我市通过连续数年狠抓有效投入,工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十五”期间,工业投入主要依赖于传统产业拉动,2001年传统产业的投入占比达42%,代表装备制造业的机械工业投入占比仅为19.6%。进入“十一五”,工业投入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去年机械工业投入占比已提高到47.5%,而轻纺工业则下降至26.4%。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占工业投入的比重达49.5%,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轻工、纺织、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投入占比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尤其是民营经济投入趋强,上半年民营工业完成投资238.34亿元,增长26.9%,比平均水平高出6.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工业投入的比重达到73.3%,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发展中,我市工业企业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根主线不放松,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目前拥有93家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9家,近五年来新增企业技术中心70家。此外,工业企业中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2只,中国驰名商标10只,均位居全省第二,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已拥有15只中国名牌产品和7只中国驰名商标。
围绕主导产业,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较好基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快速发展,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0%。装备制造业支撑力更加明显。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轨道交通设备、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等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去年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达9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4%。传统产业提升步伐加快。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通过合资合作和信息化改造等途径得到优化提升,技术装备和产品档次得到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还出台多项鼓励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政策,为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创业热情不断高涨。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例,2001年私营个体工商户总数为10.8万户,个私注册资本为125.87亿元,从业人员42.47万人,2005年分别发展到15.5万户、583.26亿元和91.73万人。截至上半年,私营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7.24万户,注册资本达799亿余元,从业人员达110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