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的学生、华罗庚的恩师王维克
著名翻泽家王维克先生是江苏金坛冯庄村人,生于1900年,其父亲是前清秀才,当过塾师。王维克从小受到家教。他牢记唐杜荀鹤“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的诗句,珍惜时光,读书甚多。1917年入南京河海工程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那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后,接触了不少进步书刊。他与张闻天、沈泽民等四位同学,由于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宣传,被学校开除了学籍。之后,转赴上海大同大学学习数理,毕业后又入震旦大学专修法语。1925年,他与—批同学远涉重洋到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天文,历时三年。就是在这个时期,他成了举世闻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名中国学生。1934年,居里夫人逝世时,他曾在上海—家报纸上发表过《忆我的老师居里夫人》—文,以示悼念。
王维克还是花罗庚的恩师,他是第一个发现华罗庚具有数学天赋的伯乐,他们师生之间真诚互助,肝胆相照,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动人佳话。
1928年,王维克从法国学成归国,先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授。1929年,王维克回乡结婚,家乡人士盛情挽留他担任了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校长。早在1923年,王维克先生曾在该校当过教员,做过华罗庚的班主任。华罗庚进入中学后,因为顽皮,字写得不好,时常受到语文教师的训斥,但是他的数学教师王维克却对他另眼相看。一次,金坛中学的几位教师在一起品评学生,一位语文教师带着轻蔑的语调说:“成绩好的学生都到省城里念书去了,剩下来的都是些蠢蛋!”王维克听后立即反驳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很不错!”“哼,华罗庚!就凭他写的那像蟹爬一样的字,也谈得上前程远大?”“当然喽,华罗庚的字写得确实不好,将来成为书法家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他在数学方面却天赋很好,很有培养前途。”“何以见得呢?维克兄。”“起初,我和诸位的观察一样,也发现他的字写得歪歪扭扭,很潦草。数学的作业本子也写得很不整洁,常常乱涂乱改;后来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发现,许多涂改的地方正是反映了他在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王维克不仅发现了华罗庚的数学天份,而且有意培养他。王维克本人博学多才,家里藏书丰富,华罗庚成为他家的常客,他或是借书,或是请教问题,每次都受到热情款待和耐心的指点,在恩师的教导下,华罗庚渐渐丢掉了贪玩的毛病,专心钻研数学。到年终考试时,王维克对他说:“你不必考了,因为考你的问题别人做不出,考别人的问题不值得你做,我给你拟一个论文题目,你回家去做吧。你的数学终归是一百分,终归是第一。”
在王维克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华罗庚在数学王国里努力探索,课堂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有一次,王维克借给他一本美国人著的微积分教科书,华罗庚拿去十天后便归还,王维克对他说:“数学这门功课是最有步骤的,你不可跳着看啊,我提几个问题问问你。”结果华罗庚不仅对答如流,而且把书印误之处也指给老师看。有一天,华罗庚来找王维克,将自己一篇油印论文“福尔玛最后定理之证明”交给王维克,并得意地说:“我已经寄给各个大学请批评,亦请王先生批评!”王维克看了论文严肃地说:“福尔玛提出的定理要得到最后的证明,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你演算的这道福尔玛最后定理,是17世纪以来许多大数学家绞尽脑汁至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是你能如此简单地证明之,岂非奇迹!然而,你的证明所依据的公理似是而非,所以不能成立!”最后,王维克语重心长地对华罗庚说:“我希望你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灰心,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用你的智慧和汗水去铸造钥匙,争取有朝一日把这些锁打开!”在这次长谈中,王维克劝华罗庚专门深入钻研数论,华罗庚听从恩师的教导,从此和数论结下不解之缘。
王维克被任命为校长后,把原来的会计、庶务员及事务主任解雇,将他们三人的工作交给华罗庚一人承担,每月薪水是十八块大洋。华罗庚喜出望外,他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甚至教师们使用的铅笔,他都削好了再发送。每天晚上,他逐个检查教室的卫生和门窗,他把学校的各项杂务整理得井井有条。每到学期末,几百名学生的成绩单堆在办公桌上,华罗庚算得总是又快又准。
王维克很欣赏华罗庚的才干,准备破格提拔他到补习班教数学,谁知此事遭到县教育局长的激烈反对,但在王维克的一再坚持下,华罗庚还是成为金坛中学的数学教师。
华罗庚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全家都为他高兴,父母暗中为他物色了一位秀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吴筱元。她出身官宦人家,父亲死后家道中衰,便成了华家的儿媳。婚后不久,华罗庚的母亲去世,紧接着华罗庚又染上可怕的伤寒,为了给丈夫请医买药,吴筱元将新婚的衣物、首饰送进了当铺。华罗庚重病期间,王维克几次登门探望,并安慰吴筱元:“不怕,你让他安心养病吧,月薪我照样派人送来,他教的课程由我代上!”然而不久,王维克也染上伤寒,卧床不起了。
华罗庚在床上躺了半年,在妻子精心照料下,他终于战胜了死神,但这场大病却使他成了残疾人——他的左腿关节粘连变形,弯曲了。
病愈后的华罗庚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维持全家的生计。他拄着拐杖,撑着雨伞,拖着病腿走进王维克家的大门。王维克仍然让他在补习班教课,但是不久,有人告状指
责王维克任用不合格的教员华罗庚。王维克听后愤然辞职,赴湖南大学任教去了。按照当时的规矩,校长下台,会计也会被辞退,华罗庚面临失业的危险。幸好继任校长韩大受也是位好心人,他对华罗庚说:“别人要带会计来,我不带,就让你继续干吧,不过,书你是万万不能教了!因为前任校长就是让你任课才被人告的。”
华罗庚总算保住了饭碗,白天,他拖着病腿到学校做会计工作,晚上回到家里,不顾一天的劳累和残腿的病痛,依然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勤奋钻研。他在数学王国里尽情遨游。华罗庚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后,常常深情地说:“王维克先生是我数学成绩的第一个赏识者……”
王维克学识渊博,早年就是中国科学社、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天文学会以及稍后成立的中国自然科学社的会员。他与严济慈是很要好的朋友,与柳亚子、郑振铎、徐仲年等也常有书信来往。
王维克爱好文学,酷爱翻译工作,一生译著有数百万字。主要译著除但丁的《神曲》外,还有印度史诗《沙恭达罗》(初版有柳亚子先生题词)、法国名剧《希德》(曾获中法联谊会文学首奖)、《法国名剧四种》、《法国文学史》、俄国《屠格涅夫散文诗》和比利时名剧《青鸟》等。他的主要编著有《热力学原理入《日食和月食》、《自然界印象记》等自然科学书籍。此外他还参加过编纂、审订《辞海》的工作。至于《傀儡皇帝》则是他抗战后写的剧本。
王维克从事译著工作的态度极为严谨。当他选好名作后,便认真阅读,然后把内容详细讲给有一定文学修养的夫人陈淑听,如果夫人听得兴趣盎然,他就开始一章一章的翻译。每译出一部分初稿,便由夫人或别人朗读,他坐在一旁静听,发现有不准确、不顺畅的地方,就精心修改,直到自己与别人都感到满意为止。
王维克每译—部作品,总尽可能参考多种版本。以《神曲》来说,他就是根据意大利文原著并参照了法、英等其他国家的译本翻译的。这样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译文的质量提高了。仅《神曲》的翻译就花了将近四年时间,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诗意。《沙恭达罗》是印度大戏剧家、诗人迦梨陀婆的著名剧本,是梵文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品。王维克先是根据两种法文译本转译的。为了更好地体现原著风格,他花了一段时间学习梵文,常去金坛西禅寺向一个懂得梵文的方丈请教。
王维克正直爱国。敌伪时期,他看不起卖国求荣的人,一直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在金坛城内读书著译。当时,伪中央大学校长、汪精卫的妻弟陈昌祖,曾派人来聘他去该校担任教授。他婉言谢绝,并对人说:“陈昌祖是什么货色,我才不愿为五斗米而去折腰呢!”
1951年,华罗庚将王维克推荐到北京商务印书馆工作,担任编审员。他工作勤勉,春节休假都不回家乡探亲,而埋头译著。《金鸡》、《伊哥尔王子》、《自然界的现象》诸书便是在这时相继问世的。1952年王维克不幸身患胃癌,于当年4月与世长辞,华罗庚闻讯泪如雨下,他立即写信向师母陈涉致哀,并拜托妻弟代表自己前往老师灵前吊唁。在此之后,他还始终如一地照顾王维克的家属。
王维克先生有数百万字的译著,为祖国贡献了一份很有价值的文化财富。
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曾用绫罗精装再版了他的译作《沙恭达罗》,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给印度朋友,并作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一项内容。至今,他翻译的《神曲》已出了好几版,这说明,历史不会埋没真正刻苦磨励的学者和他的劳动成果。
金坛市侨办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