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家庭的“心灵鸡汤” ——记“爱心天使”侨眷叶莉莉 干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侨眷叶莉莉老师,退了休原本可以颐养天年,但是却主动当起了孩子和家长的桥梁,她创办的心灵教育载体,让她成为孩子的知心好朋友、家长的家教好参谋。用她的话说,就是给孩子和家长“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创办了“阳光假日学校” 1999年,侨眷叶莉莉从常州市商业幼儿园园长的位置上光荣退休,刚办完退休手续的第二天,闲不住的她便主动找到社区,“以前我在幼儿园教孩子们写字作画、唱歌跳舞,现在退休了,我想用我的后半生为社区做点事情!”。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教师,叶莉莉对青少年的问题一直很关注,她发现现在一些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一方面是这些孩子受了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家长在和孩子的沟通方面也比较欠缺。如何让青少年处于懵懵懂懂的青春期孩子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叶老师把这个想法和社区一商量,双方一合计,“阳光假日学校”成立了,“叶老师课堂”开始上课了。 孩子和家长都来上课 每到孩子们假期,就是“阳光假日学校”的“叶老师课堂”开课之时。课堂上,孩子们向叶老师诉说学习压力太大、父母惟成绩论、和父母无法沟通等苦恼。针对孩子们这些青春期的困惑,叶老师对症下药,她以自身经验给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们“行行出状元”、要主动和父母交心,让家长知道他们内心的想法。不仅如此,她还主动和家长联系,把孩子们的内心真实想法和家长交流。 这种春风化雨、循循善诱、把孩子当成朋友的心理辅导方法受到了青少年的欢迎,以致有很多家长也来主动听课,并向叶老师请教如何教育的问题。由于“叶老师课堂”大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去年上半年,市26中还和她联合成立了“青少年青春期健康关爱中心”,使得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也都能来听课。 社区里成立了“青春期悄悄话”信箱 考虑到有些孩子的顾虑问题,叶老师还在社区内开设了“叶老师—青春期悄悄话”信箱,以信件的方式来和孩子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孩子们把自己的悄悄话写在纸上,然后投进信箱,叶老师则定期开取信箱,针对孩子的困惑进行不见面的心灵交流。 “爸爸妈妈有些事情应该尊重我们的意见,不能不讲理地责备我们。”这是摆在叶老师桌上的一封社区孩子来信,稚嫩的笔迹却表达出孩子对家长的不满的情绪。“这封信很有典型,这是孩子和家长交流沟通不够,过两天我来找家长谈谈。”叶老师在西新桥二村第一社区多年生活,很多家长都认识,这也是叶老师能得到很多孩子和家长认可的原因。 叶老师的事迹传开后,很多远在新疆、四川、安徽的青少年朋友也给叶老师写信,寻求帮助。叶老师的信箱开通几年来,叶老师已经收到近千封全国各地青少年的来信,她一一作了回信。 住宅电话成了青年心理热线 2001年,为了能为更多的青少年在心理上解疑释惑,叶老师把家里的住宅电话免费向社会公开,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由此诞生。热线电话开通5年来,叶老师接过的电话无数个,有家长请教子女教育问题的,有孩子向“叶妈妈”倾诉心中苦恼的。但是留给叶老师印象最深的是热线开通的第一个电话,当时一个21岁的安徽阜阳来常打工的女青年纠缠于和男友的感情问题,找不到倾诉,甚至动起了寻死的念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叶老师的心理热线,于是拨通了热线电话,哭着把自己遭遇告诉了叶老师。叶老师一边倾听,一边宽慰,并鼓励她要自尊自强、努力面对生活,面对人生。过了几天,这位女青年从她打工的剑湖专程坐车来到社区找叶老师,要当面谢谢这位把她从失恋的阴影走出来、从自杀边缘拉回来的“叶妈妈”。如今,这位女青年生活得很好,逢年过节总不忘给她在常州的这位“妈妈”打个电话,问一声好。 这两天,叶老师更忙了,因为她前几天接到丽华新村一位60多岁母亲的电话,说自己30多岁的儿子受了点挫折,现在很自闭,不出门,不见任何人,希望叶老师能帮忙开导一下。“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问题,我现在和他妈妈商量,能否和他约出来见面谈一下,我想这样会有效果的。”看得出,叶老师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 西新桥街道侨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