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关注“一老一少”
发布日期:2010-12-08
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青年学者专场3日在我市举行,探讨的话题贴近生活,关注民生,许多观点值得重视。现摘录关注“一老一少”两个观点,刊登如下。
居家养老是养老模式主体;
要抓紧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据相关资料统计,随着老龄化的加速,2030年至2050年,这一阶段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严重阶段,老年人口将达4.38亿,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独居与夫妇空巢户将高达70%-80%。而当前我国劳动力就已经开始从无限供给向短缺转变,即是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中的“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不容乐观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和越来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使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发展系孙钦荣提出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观点,认为开发利用巨大储备的老年劳动力资源,是解决劳动力供给和老龄化挑战的一举双得的好对策,是把我国老龄人口压力转化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力资源动力。据了解,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模式主体,已是社会共识。能否建立业务精、素质好、热情为老年人服务的老年人力资源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事业成败的关键。21世纪的老年群体将会完全不同于20世纪的老年群体,其知识广博、思维敏锐、健康长寿、生活丰富、参与意识强等特征,都会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力资源的价值,要对老年人力资源进行充分发挥,实现老年人价值的最大化。
孙钦荣建议,政府要转变观念意识,树立老年人力资源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机制;正确认识老年教育的定位,老年大学可开设老年社会学、心理学、老年护理等相关课程,以培养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的老年人才。
进城农民工子女性格特征要引起重视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城的日益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其子女跟随父母也来到城市。据相关资料统计,2009年春季学期,江苏共有进城农民工适龄子女68.37万人。跟随进城读书的农民工子女,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进入城市后,诸多因素使他们成为具有家庭流动性、受教育不公平性等特点的弱势群体,容易对其性格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南京邮电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张建波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较少空想,所做的事情多半是自己能够做到的。然而与城市户籍学生相比,进城农民工子女在抑郁性、情绪变化、自卑感、神经质、协调性、攻击性、活动性、思考向性、支配性、社会向性等性格特征的表现,明显差于城市学生。研究发现,由于一些农民工教育观念陈旧,整日忙于生计,亲子间缺乏足够交流,较少关心子女心理,使子女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无法满足,长期下去,使他们变得内向,孤僻,不容易表露内心想法,在人群中有羞怯感,不敢大胆与人交往。
张建波呼吁,进城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问题,是教育与城市发展的一个重点,值得高度关注和重视。
 

主办单位:常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3B3号楼

电话:0519-8568383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7

苏ICP备05003616号-2